季薄
成語(Idiom):季薄
發(fā)音(Pronunciation):jì b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一個人的才能或者地位不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季薄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季”指的是第二個兒子,表示地位次于長子;“薄”指的是輕薄、低微,表示地位低下。因此,季薄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才能或者地位不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職場、學術界或者社會地位上的低微或者不被重視。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才華或者能力不足以引起他人的重視或者關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季薄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十四年》。故事中,春秋時期的魯國公子季孫,因為他是魯國君主的次子,所以在家族中地位較低。盡管季孫聰明才智出眾,但是由于地位低微,他的才能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和認可。因此,后來人們就用季薄來形容一個人的才能或者地位不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季薄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意義相對的詞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才華出眾,但是因為地位低下,一直被人季薄。
2. 在這個團隊中,他的地位很季薄,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才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季薄這個成語與春秋時期的魯國公子季孫的故事聯(lián)系起來,通過想象季孫在家族中地位低下的情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春秋時期的歷史背景,以及其他與地位和才能相關的成語,來豐富對季薄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成績雖然不好,但是老師不應該季薄他。
2. 初中生:雖然他在班級中的地位不高,但是他的才能是不可忽視的。
3. 高中生:盡管他的家庭背景不好,但是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自己不是一個季薄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