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伯
基本解釋
(1).古代畿外八州的最高長官,分別掌管四方諸侯,相傳 堯 舜 時皆有。《禮記·王制》:“八州八伯。”《尚書大傳》卷一下:“惟元祀巡守四岳八伯。” 鄭玄 注:“ 堯 時得 羲和 ,命為六卿,其主春夏秋冬者并掌方岳之事,是為四岳,出則為伯;其后稍死, 驩兜 、 共工 等代之,乃分置八伯。” 堯 時八伯為 驩兜 、 共工 、 放齊 、 鯀 ,馀四人不詳。見 唐 賈公彥 《周禮正義序》引 鄭玄 說。
(2). 晉 代 郗鑒 、 阮放 、 卞壸 、 蔡謨 、 胡毋輔之 、 阮孚 、 劉綏 、 羊曼 八人,時號 兗州 八伯。《晉書·羊曼傳》:“時州里稱 陳留 阮放 為宏伯, 高平 郗鑒 為方伯, 泰山 胡毋輔之 為達伯, 濟陰 卞壼 為裁伯, 陳留 蔡謨 為朗伯, 阮孚 為誕伯, 高平 劉綏 為委伯,而 曼 為濌伯。凡八人,號 兗州 八伯。”
成語(Idiom):八伯
發音(Pronunciation):bā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老、年紀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八伯是中國方言中的一種稱呼,原指兄弟中排行老大的哥哥。后來,八伯逐漸演變成對年紀大的人的一種尊稱,用來形容人老、年紀大。這個成語有時也可以用來調侃年紀大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八伯一詞常用于口語中,可以用來形容年長的人,尤其是男性。在日常生活中,當你見到一個年紀大的男性,可以用八伯來稱呼他,表達對他的尊重和敬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八伯一詞最早源于方言,具體的起源并無明確的故事。它是一種民間俗語,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八伯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八”和“伯”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八伯已經七十多歲了,還能每天早起鍛煉身體。
2. 那個八伯雖然年紀大了,但精神還是很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年紀很大的哥哥,大家都尊敬他,稱他為八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方言的稱呼和俗語,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和社會。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樓下有個八伯,每天都會給我糖果吃。
2. 初中生:我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一個八伯幫我拎了很多袋子。
3. 高中生:我奶奶的朋友都是一些八伯八婆,他們經歷了很多,給我講了很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