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枯枝敗葉
發音(Pronunciation):kū zhī bài y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已經枯萎、腐爛的樹枝和葉子,比喻衰敗、沒落的事物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衰敗、沒落的事物或人,通常用來形容某個人或事物的狀況或狀態已經十分糟糕,無法恢復或挽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某個事物的狀態、公司、經濟或國家的衰敗、沒落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史記·項羽本紀》中的“天下之士皆枯槁其枝,敗落其葉”,形容項羽的軍隊疲憊不堪,士氣低落。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用來形容其他事物或人的衰敗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枯枝敗葉是一個由兩個形容詞構成的成語,形容詞“枯”表示干枯、無活力,形容詞“敗”表示衰敗、沒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公司的業績一落千丈,如今已是枯枝敗葉。
2. 這個城市的舊城區已經變得破敗不堪,成了一片枯枝敗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枯枝敗葉”與衰敗、沒落的形象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棵樹上的樹枝和葉子因為干枯而變得脆弱、不再繁茂,從而形成對這個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一蹶不振”、“一敗涂地”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棵樹上的枯枝敗葉被風吹落了。
2. 初中生:這個城市的舊區已經變得枯枝敗葉,需要進行改造。
3. 高中生:這個公司的管理團隊不行,導致整個公司變成了枯枝敗葉。
4. 大學生:這個國家的經濟已經陷入枯枝敗葉的境地,需要采取措施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