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斥
貶斥(biǎn chì)
發音(Pronunciation):biǎn c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責、批評、責備他人的言辭或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貶斥是指用言辭或行為對他人進行嚴厲的批評、指責和責備,通常是因為對方的錯誤、過失或不當行為。貶斥常常帶有嚴厲、尖銳的語氣,旨在讓對方感到羞愧、自責或懊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貶斥常用于表達對他人的不滿、不贊同或不認同。它可以在個人生活中的爭吵、工作場合中的批評、社交媒體上的評論等各種場景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貶斥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卷一百六十六·王羲之傳》中,原文為“貶斥之辭”。貶斥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化傳統,人們常常使用貶斥來表達對他人的不滿和批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貶斥是一個動賓短語,由“貶”和“斥”兩個漢字組成。其中,“貶”表示批評、指責,而“斥”表示責備、責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被老師貶斥了一頓,感到非常尷尬。
2. 這篇文章貶斥了政府的決策,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貶斥”拆分為“貶”和“斥”兩個部分來記憶。其中,“貶”可以聯想到“批評、指責”,而“斥”可以聯想到“責備、責罵”。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有關“貶斥”的知識,可以了解其他與批評、指責相關的成語,如“責怪”、“指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老師貶斥了我的作業,說我馬虎。
2. 初中生(14歲):他的行為被同學貶斥,因為他欺負了弱者。
3. 高中生(17歲):她在社交媒體上貶斥了政府的政策,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