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物
成語(Idiom):拯物
發音(Pronunciation):zhěng w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拯救物品,使其恢復原狀或修復損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拯物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拯指拯救、挽救,物指物品、東西。拯物的含義是指通過修復、恢復或拯救,使物品恢復到原本的狀態或修復損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拯物常用于形容修復、恢復物品的過程或行為。可以用于描述修理家具、修補衣物、恢復古董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拯物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平津侯列傳》。故事中,魏國平津侯的兒子魏武子偷了一個玉佩,被父親發現后,平津侯責備他,并要他將玉佩歸還給失主。魏武子雖然后悔,但是玉佩已經被他弄丟了。于是,他找了一個相似的玉墜,修復好后偷偷放回了原處,以此來拯救自己的過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拯物的結構為動賓結構,動詞拯救與賓語物品構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花了很多時間拯物,將那把古老的椅子修復得像新的一樣。
2. 這位匠人有一雙靈巧的手,能夠拯物如神,讓損壞的物品重新煥發生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拯物這個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技巧:
1. 關聯記憶:將拯物與修復、恢復等意思相關的形象進行關聯,例如想象一個人在修理一個損壞的物品。
2. 動畫記憶:將拯物的兩個字拆分開來,想象一個人用手勢拯救著一個物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更深入地學習拯物這個成語,可以了解相關的成語故事、成語搭配以及相關的文化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用膠水拯救了我的玩具熊,它又粘在一起了!
2. 初中生:我幫助爺爺拯救了他的老照片,修復好后他很開心。
3. 高中生:這位大師能夠拯物如故,修復古董使其恢復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