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登科
基本解釋
舊時對士人完姻之稱。 元 無名氏 《梧桐葉》第三折:“小登科接著大登科,播榮名喧滿皇朝。” 清 鐵保 《題恩假歸娶圖》詩:“我向 隨園 稱后輩,廿年前亦小登科。”
成語(Idiom):小登科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dēng k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年幼的人或初次參加考試的人通過考試,獲得一定的成績或榮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小登科”源于明代,最初指的是年幼的人通過科舉考試,獲得舉人或進士等級的成績。后來,這個成語的含義逐漸演變為指初次參加考試的人通過考試,獲得一定的成績或榮譽。它強調了初次參加考試并獲得成功的喜悅和鼓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年幼的人或初次參加考試的人通過考試,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或榮譽。也可以用來鼓勵初次參加考試的人,表示他們有望取得好成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小登科”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小說《西游記》中。故事中,唐僧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途中經過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寺廟。寺廟的主持是一位年輕的和尚,他曾經參加過科舉考試并獲得了舉人的稱號。后來,他放棄了官職,到山上修行。唐僧師徒四人看到這位年輕和尚有如此出色的成績,稱他為“小登科”,表示贊賞和欽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小”、“登”、“科”三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張明小朋友第一次參加數學競賽就獲得了第一名,真是小登科啊!
2. 我們班的小明同學通過英語考試,成績優秀,可以說是小登科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考試”、“成績”、“榮譽”等相關的詞語聯系記憶。同時,可以將成語“小登科”與明代小說《西游記》中的故事聯系起來,以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明代科舉制度和西游記中的其他故事情節,以豐富對成語“小登科”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同學第一次參加作文比賽就獲得了一等獎,真是小登科啊!
2. 初中生:小李同學通過了初中階段的體育考試,他說自己終于小登科了。
3. 高中生:小王同學第一次參加高考就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可以說是小登科了。
4. 大學生:小張同學通過了專業考試,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大學生,他真的小登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