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奉
基本解釋
明 代不由吏部銓選,而由太監視進呈珍異的多寡,以諭旨直接任命官吏的做法。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九:“ 成化 末年,太監 梁芳 輩導引京師富賈,收買古今玩器進奉,啟上好貨之心,由是倖門大開……生員、儒士、匠丁、樂工、勛戚、廝養,凡高貲者,皆與并進,名曰傳奉。蓋命由中出,不由吏部銓選,故名。”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如今仕者,有由科,有貢科,有傳奉,一般做到大官,畢竟非入仕正路,君子不由也。”
成語(Idiom):傳奉 (chuán fèn)
發音(Pronunciation):chuán f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傳遞贊美和稱頌的言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傳奉是由傳遞和奉承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傳遞指傳送、傳播,奉承指恭維、稱贊。傳奉一詞通常用于形容人們傳遞贊美和稱頌的言辭,常常帶有虛偽和阿諛奉承的意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傳奉一詞可用于形容社交場合中的虛偽和奉承。它可以用來描述人們為了討好他人而說出的虛偽的話語,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過度奉承的行為。例如,在某個官員的生日宴會上,人們爭相傳奉他的功績和才能,但實際上并不真誠。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傳奉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有一位官員非常喜歡聽奉承的話,他把奉承當成了一種榮耀。有一次,他的朋友們在他生日宴會上紛紛爭相傳遞奉承的話語,結果他卻因此而大怒,因為他認為這些話都是虛偽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傳奉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傳”是動詞,表示傳遞、傳播;“奉”是賓語,表示奉承、恭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領導時總是傳奉不已,顯得非常虛偽。
2. 這位演員在公眾場合總是傳奉自己的才華,但實際上并不受人喜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傳奉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傳遞一張奉承的紙條,表示他正在傳遞虛偽的贊美和恭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傳奉相似的成語,例如“奉承”、“巴結”等等。通過學習這些成語,可以更好地理解人際關系中虛偽和奉承的現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那個同學,他總是傳奉老師,但是老師并不喜歡他。
2. 初中生:班里有一個同學很會傳奉,大家都知道他是在奉承,但是他還是得到了老師的夸獎。
3. 高中生:這個政客在競選時總是傳奉選民,但是他的實際行動并不符合他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