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役
成語(Idiom):董役(dǒng yì)
發音(Pronunciation):dǒng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人操縱、控制,像木偶一樣任人擺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董役是由“董”和“役”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董指的是操縱、控制,役指的是奴役、任人擺布。董役的基本含義是指被人操縱、控制,像木偶一樣任人擺布,失去了自主權和自由意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董役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被人操控、控制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被上級、老師、父母等強制安排、控制,沒有自主權和自由意志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荀子·儒效篇》中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春秋時期,齊國有個叫董狐的人,他善于馭獸。有一次,董狐將一只狐貍訓練得能夠聽從他的指揮,像木偶一樣任人擺布。這個寓言故事后來被引申為成語“董役”,用來比喻被人操縱、控制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中間沒有其他修飾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被董役得喪失了自我。
2. 她的生活完全被董役,沒有一點自由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董役”與木偶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個木偶被人操縱、控制,失去了自主權和自由意志的形象,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董役相關的成語,如“任人驅策”、“無可奈何”等,擴大對被操縱、控制的情況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總是把我們當作董役,讓我們做很多作業。
2. 初中生:父母對我的安排太多了,我感覺自己像個董役。
3. 高中生:學校的規定太嚴了,我們像董役一樣不能自由選擇課程。
4. 大學生:實習期間,我被老板董役得束手束腳,沒有發揮自己的能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