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愛莫之助
發音(Pronunciation):ài mò zhī z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某人對某事情不愿或不敢表態或表露意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愛莫之助形容一個人對某事情保持沉默或不敢表態,常常出于擔心或害怕引起麻煩或得罪他人的考慮。這個成語中的“愛莫”意為“不愿”,“之助”意為“幫助”,合在一起就是“不愿幫助”的意思。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某人在關鍵時刻缺乏勇氣或決心,不敢或不愿意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提供幫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愛莫之助常常用來形容某人在困難或爭議的情況下選擇保持沉默或不敢表態的行為。比如,在工作會議中,有人對一個提案持不同意見,但因為擔心得罪領導或其他同事,選擇保持沉默,這時可以用“愛莫之助”來形容他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秦末亂世,劉邦和項羽是兩個有野心的將領,他們都希望能夠成為天下的主宰。在一次決戰中,劉邦的軍隊被項羽打得節節敗退,劉邦陷入了絕境。這時,一個名叫陳平的智囊出現在劉邦面前,他提出了一個計策,但是劉邦卻不敢采納,因為他擔心失敗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最終,陳平的計策被劉邦接受,劉邦扭轉了局勢,最終成為了漢朝的開國皇帝。從此以后,人們用“愛莫之助”來形容在關鍵時刻不敢表態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形容詞+名詞+的+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會議上,他對這個提案的意見一直愛莫之助。
2. 小明在班級里是個很聰明的學生,但是他在面對老師提問時常常愛莫之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十字路口,四面八方都有道路可以選擇,但這個人卻不敢或不愿意決定走哪條路,他愛莫之助。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來擴充詞匯量,比如“言必信,行必果”、“見義勇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在班級的游戲中,小明遇到了一個難題,他愛莫之助,不敢提供解決方法。
初中生:在班級的辯論賽上,小紅對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但她因為害怕得罪其他同學,所以一直愛莫之助。
高中生:在班級的學生會選舉中,小張被提名為候選人,但他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一直愛莫之助,最終沒有參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