慄然
成語(Idiom):慄然(lì rán)
發音(Pronunciation):lì r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因害怕、驚訝、震動等而感到全身發抖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慄然是由“慄”和“然”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慄字表示害怕、驚恐的樣子,然字表示發生、出現的意思。慄然形容人因害怕、驚訝、震動等而感到全身發抖的樣子,表達了內心深處的恐懼和震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慄然多用于文學作品、詩詞歌賦中,形容人在面對突發事件、驚險場面或意外發現時的驚訝和恐懼。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在聽到恐怖、驚人的消息時的反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敦傳》中有一句描述王敦聽到自己被封為鎮東大將軍的消息后的反應:“敦聞之,慄然震恐。”這句話形象地描繪了王敦因為意外的封賞而感到恐懼震動的樣子。后來,慄然被引申為形容人在面臨驚險、驚訝時的全身發抖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慄然是由形容詞“慄”和副詞“然”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突然傳來的槍聲,慄然間全身發抖。
2. 她看到蛇突然從草叢中爬出來,慄然退后一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慄然與“恐懼發抖”聯系起來,形象地表達了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通過想象自己在面對恐怖場面時全身發抖的樣子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恐懼、驚訝相關的成語,如“驚恐萬狀”、“心驚膽戰”等,來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聽到雷聲時,慄然間躲到了媽媽的懷里。
2. 初中生:看到突然沖出來的狗,她慄然間尖叫了一聲。
3. 高中生:他突然接到了被錄取的通知,慄然間感到無比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