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信
成語(Idiom):捻信(niǎn xìn)
發音(Pronunciation):niǎn x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隨意更改、篡改文書、信件等內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捻信是由“捻”和“信”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捻,音niǎn,指隨意更改、篡改;信,音xìn,指文書、信件。捻信的意思是指隨意更改、篡改文書、信件等內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捻信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為改動文件、信件等內容,特別是為了達到個人私利或不良目的而進行的篡改行為??梢杂糜诿枋鰝€人、組織或政府在處理文件或信件時的不誠實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捻信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戲曲《西華山》中。故事中,主人公杜少卿在劇中捻了一封信,將信中的內容改動了,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后來,這個詞成為了形容篡改文件、信件的行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捻信是由動詞“捻”和名詞“信”組成的成語,屬于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逃避責任,捻信把責任推給了別人。
2. 這封信被捻了,內容已經被篡改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捻信的含義與改變信件內容的行為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手中捻著一封信,然后隨意更改、篡改信件的內容,以此來記憶捻信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篡改”、“偽造”等,以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捻信的行為是不對的,應該誠實對待別人的話。
2. 初中生(13-15歲):她捻信以后,被發現了,受到了嚴厲的懲罰。
3. 高中生(16-18歲):他們捻信的目的是為了掩蓋真相,讓人誤以為事情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4. 大學生(19歲及以上):在法律中,捻信被視為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會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