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憤不欲生
發音(Pronunciation):fèn bù yù s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極度憤怒,到了不想活下去的地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憤不欲生形容憤怒到極點,心中充滿了無法排解的怨恨和不滿,以至于不愿繼續生活下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遭受到極大的打擊、挫敗或受到不公正對待時的心情,表達對不公正現象的強烈憤怒和無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王莽傳》記載了一個故事,當時王莽篡權,導致天下大亂,人民生活困苦。一個叫劉玄的人,曾經是一名學者,但因為王莽的政策而失去了出任官職的機會,生活陷入困境。劉玄非常憤怒,但又無可奈何,只能用“憤不欲生”來形容自己的心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憤(fèn):憤怒;不(bù):否定詞;欲(yù):想要;生(shēng):活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遭受了巨大的背叛,憤不欲生。
2. 面對種種不公正的待遇,他心中充滿了憤不欲生的情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憤不欲生”聯想為一個人憤怒到極點,對生活不再有任何欲望,甚至不想活下去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憤怒、心情相關的成語,如“怒發沖冠”、“憤世嫉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我發現我的鉛筆盒被同學偷走了,我憤不欲生。
2. 初中生:考試前,我努力學習了很久,結果卻因為生病沒能參加考試,我憤不欲生。
3. 高中生:當我看到社會上的不公正現象時,我憤不欲生,希望能為正義發聲。
4. 大學生:面對畢業后的就業壓力和競爭,我有時會感到憤不欲生,但我依然努力尋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