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襲
基本解釋
傳授承襲。《后漢書·鮮卑傳》:“自 檀石槐 后,諸大人遂世相傳襲。”《周書·任果傳》:“ 果 請入朝, 太祖 許之。以其方隅首望,早立忠節,乃進爵 安樂郡公 ,賜以鐵券,聽世相傳襲。”《朱子語類》卷一○一:“恐 文定 當來未有甚差,后來傳襲節次訛舛。”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一》:“﹝諱名﹞減損點畫,猶之可也;至并其音而更之,使千古傳襲,恬不知改,若 莊光 之為 嚴光 , 玄武 之為 真武 也,可乎?”
成語(Idiom):傳襲(chuán xí)
發音(Pronunciation):chuán x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知識、技藝等代代相傳,世世代代傳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傳襲是由“傳”和“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傳指代代相傳,襲指接受或繼承。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知識、技藝等在不同世代之間的傳承和延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傳襲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家族、學派、傳統文化等方面的傳承和發展。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或團體在某個領域的學術、技術或藝術成就是代代相傳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了一個關于傳襲的故事。相傳秦始皇崇尚法家思想,他的大臣李斯曾對他說:“陛下,國家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應當代代相傳,不能隨意更改。”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傳襲不僅是在知識、技藝等領域中重要,也適用于國家的法律和制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傳襲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傳”是動詞,表示傳遞、傳承;“襲”是動詞的賓語,表示接受、繼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家族的傳統醫術代代相傳,已經傳襲了五百年。
2. 這個學派的理論在學術界傳襲已久,影響廣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傳襲”與“代代相傳”這個意象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代代相傳的火炬,代表著知識、技藝等的傳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傳襲相關的成語,如“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等,來擴展對傳承和發展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狗狗的聰明才智是傳襲自爸爸的。
2. 初中生:這個學校的體育傳統代代相傳,每年都有很多優秀的運動員。
3. 高中生:這位畫家的藝術風格傳襲自他的老師,但又有自己獨特的創新。
4. 大學生:傳統文化的傳襲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
5. 成年人:我們應該珍惜傳襲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為后代保留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