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債鬼
基本解釋
佛教以為“子以三因緣生:一者,父母先世負子錢;二者,子先世負父母錢;三者,怨家來作子”。凡是子生百日、千日便死,便是怨家來討前生未了之債。見《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俗因稱夭殤的兒女為“討債鬼”。亦用于咒罵劣子或圖財沾利的無賴之徒。《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大爺道:‘六哥,你就是個討債鬼,纏死了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二回:“所以越空越大,慢慢的鬧得那水鷗小榭的門口,除了往來的冠蓋之外,又多添了一班討債鬼。” 王西彥 《黃昏》:“‘你孽障!’她幾乎要捶擊他了,‘你不死的孽障!你不死的討債鬼!’”
英文翻譯
1.a person who keeps asking his family for money to spend; nuisance
成語(Idiom):討債鬼
發音(Pronunciation):tǎo zhài gu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追討債務的人,比喻堅決追討欠款或債務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討債鬼是一個由“討債”和“鬼”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討債”表示追討債務,要求對方償還欠款;“鬼”則表示形象化的意味,用以強調追債的堅決和不留余地。整個成語的含義是指堅決追討欠款或債務的人,形象地比喻了追討債務時的決心和力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對欠款或債務追討極為堅決的人。可以用于討論法律程序中的債務追討,也可以用于描述個人或組織在商業交易中對欠款方的追討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討債鬼”成語的具體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可以推測其來源于中國古代社會中對債務追討的重視。中國古代社會重視信用和債務,討債行為被視為一種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平正義的行為,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討債鬼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討債鬼,只要有人欠他錢,他就會不停地追討。
2. 這家公司雇傭了一群討債鬼,以確保欠款人按時償還債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幫助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鬼魂形象的人,手持債務清單,不停地追逐欠債人,以此來形象化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債臺高筑”、“追星逐月”等,來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是個討債鬼,他總是堅持要求同學還他的鉛筆。
2. 初中生:我媽媽是個討債鬼,她從不放過欠她的人。
3. 高中生:這個機構雇傭了一批討債鬼,以確保債務得到追討。
4. 大學生:他的公司雇傭了一位討債鬼,以追回欠款。
5. 成年人:她是個討債鬼,只要有人欠她錢,她就會不停地追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