镈人
成語(Idiom):镈人
發音(Pronunciation):bó r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镈(bó)來制造人偶,比喻人為地控制或操縱別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镈人”源自于中國古代的木偶戲。木偶戲是一種表演形式,演員利用線桿將木偶操縱起來,使其動作靈活。而“镈人”一詞則借用了制作木偶的工具“镈”,用來比喻人為地控制或操縱別人。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某些人以權力或手段來操縱他人,使其像木偶一樣被牽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被他人操縱或控制,失去自主權,成為他人的工具或玩物。可以用于描述政治、商業或人際關系中的操縱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镈人”最早出現在明代徐禎卿的《沈括傳》中。故事中,沈括是北宋時期的一位著名科學家和政治家,他的才華和貢獻備受贊賞。然而,他在政治斗爭中遭到了一些人的排擠和操縱,最終失去了權力和自由。這個故事成為了“镈人”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镈”是動詞,表示用镈來制造;“人”是賓語,表示被制造的對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被上級領導镈得像個木偶,完全失去了自主權。
2. 這個公司的員工都被老板镈得服服帖帖,沒有任何發言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镈人”與木偶戲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被線桿操控,失去了自由,成為別人的玩偶。這樣的形象會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權力、操縱相關的成語,如“搖搖欲墜”、“權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總是镈人,讓我們做很多作業。
2. 初中生:他的朋友圈里的每一條動態都是被他女朋友镈的。
3. 高中生:政治家利用媒體镈人,控制了公眾的思想。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任何其他問題,我將隨時為你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