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藝
基本解釋
(1).沒有定法;沒有常道。《左傳·昭公二十年》:“布常無藝,徵斂無度。” 杜預 注:“藝,法制也。言布政無法制。”《國語·越語下》:“后無陰蔽,先無陽察,用人無藝。” 王引之 《經義述聞·國語下》:“‘用人無藝’者,人猶眾也。言用眾之道無常也。”
(2).沒有極限或限度。《國語·晉語八》:“ 桓子 驕泰奢侈,貪慾無藝。” 韋昭 注:“藝,極也。” 宋 蘇轍 《請戶部復三司諸案札子》:“利權一分,用財無藝。”《明史·張四維傳》:“文武諸臣,不達朝廷勵精本意……致徵斂無藝,政令乖舛。” 嚴復 《<法意>按語》一五九:“至于今世,貧富相差,其在墨守之國,猶之小耳。若夫 歐 美 二洲,愈益無藝。”
(3).沒有文才。《北史·陽休之傳》:“子 辟彊 ,字 君大 ,性疎脫,又無藝, 休之 亦引入 文林館 ,為時人所嗤鄙。”
英文翻譯
1.[書]
成語(Idiom):無藝
發音(Pronunciation):wú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技藝或才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藝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無意指沒有、沒有的意思,藝指技藝或才能。無藝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沒有任何技藝或才能。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或方面沒有任何專業知識或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藝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或方面沒有任何專業知識或能力。它可以用來批評那些沒有經驗或沒有學習過相關知識的人,也可以用來自嘲或自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藝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哀公十四年》:“無藝而食,不食無藝。”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技藝就吃飯,沒有技藝就不能生存。后來,人們將這句話中的“無藝”提取出來,形成了成語“無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藝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無”是形容詞,意為沒有、沒有的意思;“藝”是名詞,意為技藝或才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勤奮,但是在音樂方面卻是無藝可言。
2. 這個學生沒有參加過任何繪畫培訓班,所以在繪畫方面完全是無藝狀態。
3. 他自謙自己在寫作方面無藝,但是他的作品卻深受讀者喜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無藝”這個成語。可以將“無”的發音“wú”聯想為“無”的形狀,沒有任何東西;將“藝”的發音“yì”聯想為“藝”的形狀,代表技藝或才能。將兩個形狀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圖像,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無藝”相近或相關的成語,例如“無能為力”、“無所適從”等,來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從小就對繪畫很感興趣,所以他不愿意成為一個無藝的人。
2. 初中生:她在學習方面一直很努力,但在音樂方面卻是無藝可言。
3. 高中生:他雖然在科學方面很有才華,但在寫作方面卻是無藝狀態。
4. 大學生:她雖然是一個學霸,但在體育方面卻是無藝可言。
5. 成人:雖然他在工作中很出色,但在藝術方面卻是無藝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