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璞
基本解釋
含玉的石塊。 明 何景明 《贈梁宗烈》詩之一:“豐林多異干,石璞皆良璆。” 清 張岱 《陶庵夢憶·仲叔古董》:“庚戌,得石璞三十斤,取日下水滌之,石罅中光射如鸚哥、祖母,知是水碧。”
成語(Idiom):石璞(shí pú)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p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未經雕琢的寶石,比喻人的天賦才能尚未開發或者事物尚未完全發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璞是指未經雕琢的寶石,原指未經琢磨的玉石,后來引申為指人或事物尚未完全發展或者才能尚未開發的狀態。比如說一個人的才能或者潛力還沒有被完全發掘出來,就可以說他還是一塊石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的才能或者事物的潛力尚未被完全發展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年輕人的潛力,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初期階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石璞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離婁上》這篇文章中。文章中寫到,孟子曾經對一位年輕的學生說:“你還是一塊石璞,只要經過雕琢,就可以成為一塊美玉。”從此,石璞成為了形容人才未經開發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石璞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石表示寶石,璞表示未經雕琢的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塊石璞,只需要給予他機會和培養,他的才能一定能夠發光發熱。
2. 這個項目還處于石璞階段,需要進一步的研發和完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石璞想象成一個未經雕琢的寶石來記憶。想象一個未經雕琢的寶石,代表著人的才能或者事物的潛力尚未被完全發展,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石璞相關的成語,比如“璞玉”,指未經雕琢的玉石;“玉不琢不成器”,意思是沒有經過雕琢,玉石就不能成為器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塊石璞,只要努力學習,將來一定能成為一塊美玉。
2. 初中生:他是一塊石璞,只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培養,就能發展出自己的特長。
3. 高中生:這個項目還處于石璞階段,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完善它。
4. 大學生:雖然我們還是一塊石璞,但是只要不斷努力,就能在未來展現出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