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民
成語(Idiom):吊民(diào mín)
發音(Pronunciation):diào m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欺騙、欺壓或剝削等手段對待人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吊民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意思是以欺騙、欺壓或剝削等手段對待人民。這個成語表達了對那些以自私自利的方式對待人民的行為的批評和警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吊民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利用權力、地位或資源對人民進行欺騙、欺壓或剝削的人或行為。在社會批評、政治評論和文學作品中經常使用這個成語來揭示社會不公和權力濫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吊民這個成語最初出現在明代李時中的《李時中集》一書中。李時中是明朝嘉靖年間的一位文人,他用這個成語來批評當時的官員對待人民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吊民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通過收取高額的稅款吊民。
2. 這家公司利用壟斷地位吊民,獲得了巨額利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被吊在空中,無法自由行動,就像被欺騙、欺壓或剝削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了解更多關于社會正義和人權的話題。可以閱讀相關的歷史、政治和社會學的書籍,深入了解權力和社會問題的復雜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壞人用欺騙的方法吊民,讓大家都很生氣。
2. 初中生:政府應該制定法律來防止官員吊民。
3. 高中生:這個社會存在著吊民的現象,我們應該努力爭取公平和正義。
4. 大學生:研究社會問題,了解吊民的原因和解決方法,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