瞵伺
成語(Idiom):瞵伺(lín sì)
發音(Pronunciation):lín s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暗中觀察、窺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瞵伺是由“瞵”和“伺”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瞵的意思是偷窺、窺視,伺的意思是觀察、監視。瞵伺的含義是暗中觀察、窺伺別人的行動、動態或意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瞵伺常用于描述人暗中觀察、窺伺他人的行為,尤其是那些有意圖或不可告人的行為。可以用來形容對敵對勢力的暗中監視,或者形容人們對某個人的行動、計劃等進行細致觀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瞵伺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故事講述了一位叫荀卿的人在孟子面前表現得很謙虛,但實際上卻暗中窺視、觀察孟子的行為,試圖找出他的弱點。荀卿的行為被孟子察覺到了,孟子說:“瞵伺之心,見矣。”意思是說他看穿了荀卿的用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瞵伺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瞵”是動詞,表示觀察、窺視的動作,“伺”是賓語,表示被觀察、窺視的對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對那個嫌疑犯的一舉一動進行瞵伺。
2. 我瞵伺了一下他的表情,發現他有些不自然。
3. 老板瞵伺著員工的工作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瞵伺”與偷窺、窺視等動作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暗中觀察、窺伺別人的行動,然后將這個形象與成語的發音和含義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觀察、監視相關的成語,如“窺豹一斑”、“窺見一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看到小明在課間偷偷瞵伺了一下老師的辦公室。
2. 初中生(13-15歲):他們班的學習委員經常瞵伺老師的一舉一動,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信息。
3. 高中生(16-18歲):警察瞵伺了幾天,終于抓到了那個販毒的嫌疑人。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記者們瞵伺著政府官員的行動,希望能揭露出他們的不當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