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黃簿
基本解釋
私家帳簿。 元 孔齊 《至正直記·出納財貨》:“私記謂之日黃簿。又曰帳目。”
成語(Idiom):日黃簿(rì huáng bù)
發音(Pronunciation):rì huáng b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臉色變得非常黃,通常由于生病、恐懼或驚訝引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日黃簿是由“日”、“黃”和“簿”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日”指的是太陽,表示陽光明亮;“黃”指的是黃色,表示人的臉色發黃;“簿”指的是記錄、記載的冊子。整個成語的意思是記錄下人臉色變得非常黃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人因生病、恐懼或驚訝而臉色變得非常黃。也可以用來形容人非常害怕或吃驚的表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霍光傳》中。故事中,霍光是西漢朝的一位重要官員,他非常害怕皇帝劉盈的怒氣,所以每次見到皇帝的時候,臉色都會變得非常黃。因此,人們就用“日黃簿”來形容人因害怕而臉色發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三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順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那個嚇人的故事后,臉色立刻變得日黃簿。
2. 她因為病情嚴重,整個人都像日黃簿一樣,讓人十分擔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太陽下曬得臉色發黃,然后將這個形象與“日黃簿”這個成語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臉色變化的成語,如“面如土色”、“臉紅耳赤”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被老師批評了一頓,臉色變得像日黃簿一樣。
2. 初中生(13-15歲):考試時,他看到自己的分數,臉色瞬間變得日黃簿。
3. 高中生(16-18歲):聽到老師說要進行突發演習,大家的臉色都變得像日黃簿一樣。
4. 大學生(19-22歲):在面試時,緊張的他的臉色變得日黃簿,讓人看了心疼。
5. 成年人(23歲以上):她聽到自己被辭退的消息,臉色瞬間變得日黃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