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兵
成語(Idiom):息兵(xī bīng)
發音(Pronunciation):xī b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停止戰斗、休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停止交戰,使雙方軍隊暫時休息,不再進行軍事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戰爭中的雙方達成停戰協議,暫時停止敵對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有一則故事。當時,項羽與劉邦的軍隊在垓下大戰,形勢對項羽不利。項羽下令全軍停戰,意圖通過停戰來緩解軍隊的疲勞和減少傷亡。然而,劉邦并未信任項羽,繼續進攻,最終獲得了勝利。這個故事成為了“息兵”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雙方在戰爭中達成協議,決定暫時息兵。
2. 在和談的過程中,雙方決定先行息兵,以緩和緊張的局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項羽在垓下戰役中的故事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項羽下令停戰,軍隊休息,從而達到記憶成語的目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戰爭、軍事相關的成語,如“兵臨城下”、“百戰百勝”等,以豐富詞匯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今天老師說我們要和平,不要打架,我們要學會息兵。
初中生:兩國之間的沖突升級了,希望雙方能夠及時達成協議,停止敵對行動,暫時息兵。
高中生:在這場戰爭中,雙方軍隊經過激戰后決定暫時息兵,以減少傷亡和恢復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