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衣巷
基本解釋
地名。在今 南京市 秦淮河 南。 三國 吳 時在此置 烏衣營 ,以士兵著烏衣而得名。 東晉 時 王 謝 等望族居此,因著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有往來者云:‘ 庾公 有東下意。’或謂 王公 曰:‘可潛稍嚴,以備不虞。’ 王公 曰:‘我與 元規 雖俱王臣,本懷布衣之好。若其欲來,吾角巾徑還 烏衣 ,何所稍嚴?’” 劉孝標 注引 山謙之 《丹陽記》:“ 烏衣 之起, 吳 時 烏衣營 處所也。 江 左 初立, 瑯玡 諸 王 所居。”《晉書·紀瞻傳》:“厚自奉養,立宅於 烏衣巷 ,館宇崇麗,園池竹木,有足賞翫焉。” 唐 劉禹錫 《烏衣巷》詩:“ 朱雀橋 邊野草花, 烏衣巷 口夕陽斜。舊時 王 謝 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元 薩都剌 《滿江紅·金陵懷古》詞:“ 王謝 堂前雙燕子, 烏衣巷 口曾相識。” 清 陳維崧 《滿庭芳·贈表兄萬大士》詞:“ 烏衣巷 ,蔓草平田。誰能料,童時伴侶,相對兩華顛。”
成語(Idiom):烏衣巷
發音(Pronunciation):wū yī x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窮困潦倒的人家聚居的巷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烏衣巷是指聚居著窮困潦倒的人家的巷道。烏衣指的是黑衣,象征著窮困,巷道則象征著居住的地方。成語烏衣巷形象地描繪了貧困人家集聚的地方,形容貧窮、困苦的環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烏衣巷一詞常用于形容貧困、困苦的環境。可以用來描述某個地區或社區的經濟狀況不好,人民生活貧困困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烏衣巷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的《烏衣巷》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貧窮的烏衣巷中的家庭,生活艱難卻仍然保持著樂觀向上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區的經濟落后,許多人家都住在烏衣巷里。
2. 他出身烏衣巷,但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改變了命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黑暗狹窄的巷道,里面住著許多窮困潦倒的人家,他們身穿烏黑的衣服,生活困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烏衣巷在中國文學作品中的描寫,例如馮夢龍的《喻世明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烏衣巷里的孩子們沒有好玩的玩具。
2. 初中生:這個社區的經濟狀況不好,烏衣巷里的人們生活困苦。
3. 高中生:他們出身烏衣巷,但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改變了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