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遺風余烈(yí fēng yú liè)
發音(Pronunciation):yí fēng yú l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種事物或人的影響力、余韻等在事物或人已不在的情況下仍然存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遺風指已逝去的人或事物的風采、風格等,余烈指殘存的威勢或余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前輩的風范、文化傳統等在后人中的影響仍然存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十一年》中有“趙簡子卒,衛侯問于孔子曰:‘趙簡子遺風可得聞乎?’孔子對曰:‘君子不可以小人之遺風聞也。’”的記載。這個故事中,衛侯問孔子趙簡子的事情,孔子回答說君子不應該去關注小人的遺風。后來,這個成語被用來形容前輩的影響仍然存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遺風+可得聞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老教授的學術成就和人格魅力留下了遺風余烈。
2. 這個村子的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仍然有遺風余烈。
3. 這位藝術家的作品雖然已經逝去多年,但他的藝術風格仍然在后人中留下了遺風余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遺風余烈”拆分為“遺風”和“余烈”,然后通過聯想記憶,想象逝去的事物或人的影響力仍然存在的場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其他成語,如“乘風破浪”、“風花雪月”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文化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爺爺是一位退休教師,他的教育理念和耐心的態度給我們留下了遺風余烈。
2. 中學生:這位歷史名人的偉大事跡和高尚品德在后人中留下了遺風余烈。
3. 大學生:這位優秀的校友在校園中的影響力和社會貢獻給我們留下了遺風余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