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請
基本解釋
請托。《后漢書·清河孝王慶傳》:“及今口目尚能言視,冒昧干請。” 唐 杜甫 《早發》詩:“艱危作遠客,干請傷直性。”《續資治通鑒·宋仁宗嘉祐二年》:“比日內降營求恩賞者甚多,請令中書、樞密院推劾,以正干請之罪。” 清 鈕琇 《觚賸續編·簡公雪冤》:“ 北地 崔維雅 者,傾險人也,向與公同官,屢有干請,公薄其為人,不甚應之。”
成語(Idiom):干請(gàn qǐng)
發音(Pronunciation):gàn q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顧規章制度,擅自行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請是由“干”和“請”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干”表示擅自,不經許可;“請”表示請示、請批準。干請的基本含義是指不顧規章制度,擅自行事,不經過正式程序征求意見或請示批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干請通常用于貶義,指某人或某組織不按照規定程序行事,擅自做決定或采取行動。這個成語常常被用來批評那些不遵守規章制度、不尊重他人意見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干請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這個成語在古代官場中常常被用來形容一些官員擅自行事,不經過請示批準,甚至違反規定進行操作。這種行為在官場中是被嚴重譴責的,因此干請成為了一個貶義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請的結構是由動詞“干”和動詞“請”組成的,表示不經過正式程序擅自行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官員常常干請,不按程序辦事。
2. 他沒有經過請示就擅自做出了這個決定,真是干請之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干請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請示的時候被一只手攔住,表示不允許請示,這樣就形象地表示了干請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擅自行事”、“違反規定”等,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沒有經過老師同意就干請做游戲。
2. 初中生:這個學生違反校規,擅自干請曠課。
3. 高中生:老師明確要求不準干請參加校外培訓班。
4. 大學生:作為學生干部,她不應該干請利用職務謀取私利。
5. 成年人:公司員工不得擅自干請調動工作崗位。
通過以上學習指南,希望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并記憶“干請”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