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郎公
成語(Idiom):野郎公
發音(Pronunciation):yě láng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為放蕩不羈、不拘禮法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野郎公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行為放蕩不羈,不拘禮法,不受拘束,不守規矩。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不守規矩、不守道德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野郎公一詞通常在口語中使用,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不檢點、不守規矩。在正式場合或者正式文體中,這個詞語可能會被視為粗俗或不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野郎公一詞最早見于明代楊慎《南村輟耕錄》:“野郎公,行放蕩者也。”這個成語最初是用來形容行為放蕩的人,后來擴展為形容不守規矩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野郎公是由兩個詞組成的,野郎和公。野郎指的是行為放蕩的人,公是對男子的稱呼,相當于先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整天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真是個野郎公。
2. 他的行為舉止就像個野郎公,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野郎公與行為放蕩不羈的人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野外的男子公然行為不檢點,不受拘束的場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成語的知識,可以閱讀相關的成語故事和成語詞典。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放蕩不羈”、“行為不檢”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整天不聽老師的話,真是個野郎公。
2.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個同學很調皮搗蛋,經常被老師批評,真是個野郎公。
3. 中學生:他的行為不守規矩,老師經常批評他是個野郎公。
4. 大學生:他整天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真是個野郎公。
5. 成年人:那個人的行為舉止就像個野郎公,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