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景
成語(Idiom):息景
發音(Pronunciation):xī j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停止戰斗,恢復和平,景物安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息景”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息”表示停止,休息;“景”表示景色,風景。整個成語的含義是指戰斗停止,恢復和平,景物安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戰爭結束后,景物恢復了寧靜和安寧的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場激烈的爭吵或爭斗之后,雙方達成了和解,和平降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王莽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漢朝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王莽上書給當時的皇帝,請求停戰,恢復和平。他用了“息景”這個成語來形容戰爭結束后,人們可以安心欣賞美麗的景色,享受寧靜的生活。后來,這個成語就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戰爭結束后,整個城市恢復了寧靜,一片“息景”。
2. 他們經過長時間的爭吵,終于達成了和解,場面“息景”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息景”與停止戰斗、恢復和平的意思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幅戰爭結束后,景物恢復寧靜的畫面,用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和平、寧靜相關的成語,如“太平盛世”、“風平浪靜”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戰爭結束后,我們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息景”。
2. 初中生(13-15歲):爭吵之后,雙方達成了和解,場面“息景”了。
3. 高中生(16-18歲):歷經戰爭洗禮的國家,如今終于迎來了和平與“息景”。
4. 大學生及以上:在現代社會中,人們渴望戰爭結束,追求和平與“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