訟牒
成語(Idiom):訟牒
發音(Pronunciation):sòng d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作為訴訟的證據而提供的文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訟牒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訟”和“牒”。訟指的是訴訟、爭議,牒指的是文書、公文。訟牒原指的是訴訟中提供的證據文件,后來引申為指作為證據或依據的文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訟牒一詞多用于法律、司法領域,形容訴訟過程中提供的證據文件。也可用于其他場合,比如形容某個事件的證據確鑿、無法推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王莽傳》中有一則故事。王莽在位時,曾經利用政治手段篡奪了漢朝的皇位。當時有人起兵反抗,于是王莽下令將反抗者的訟牒全部銷毀,以防他們提供證據。這個故事成為了“訟牒”一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訟牒是一個名詞性成語,沒有固定的搭配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法庭上,律師提交了大量的訟牒,以證明被告的罪行。
2. 這份訟牒是我們勝訴的有力證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訟牒的發音“sòng dié”與“送咽”進行聯想,想象在訴訟過程中,將證據送進對方的喉嚨,以達到訟牒的目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法律、司法相關的成語,如“訴訟纏身”、“罪魁禍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在課堂上舉手提問,這是我的訟牒。
2. 初中生:我拍了照片作為證據,這是我的訟牒。
3. 高中生:我收集了大量的資料,準備在辯論賽上使用作為訟牒。
4. 大學生:我提交了一份詳細的報告,作為我的訟牒,以證明我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