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救苦救難
發音(Pronunciation):jiù kǔ jiù n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救苦救難是指幫助別人擺脫困境,解除痛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救苦救難是由兩個相同的動詞“救”組成的成語,意思是在別人遇到困難或痛苦時,給予幫助和支持。它強調關愛他人,善于助人,傳遞著人道主義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救苦救難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樂于助人,積極幫助他人解決困難或痛苦的情況。可以用于表揚一個人的善良和仁愛之心,也可用于鼓勵大家互相幫助,共同渡過難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救苦救難的成語源于《莊子·外物》:“救苦救難者,非圣人也,圣人之所以為圣者也。”這句話強調了救助他人困苦和痛苦的行為是圣人才具備的品質。后來,這句話演變為成語“救苦救難”,用來形容善良的人樂意幫助別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救苦救難由兩個相同的動詞“救”組成,形式上呈現重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樂于救苦救難的人,總是盡力幫助別人。
2. 在這個團隊中,大家都互相救苦救難,共同克服困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身處一個困境中,而有人來救助你,解除你的痛苦和困苦的情景,以此來記憶成語的含義和結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懸崖勒馬”、“義不容辭”等,來豐富對救苦救難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救苦救難,如果我看到有人受傷了,我會第一時間去幫助他們。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干部,我要發揮救苦救難的精神,關心和幫助班級里遇到困難的同學。
3. 高中生:在社會實踐中,我們要學會救苦救難,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