媮惰
成語(Idiom):媮惰(tóu duò)
發音(Pronunciation):tóu d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懶惰、不勤奮,缺乏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媮惰是由“媮”和“惰”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媮”意為懶惰、怠慢,指人行動遲緩、不勤奮;“惰”意為懶散、不勤奮,指人缺乏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媮惰形容一個人的態度消極,缺乏對工作或學習的熱情和努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媮惰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缺乏動力、怠慢懶散的狀態。它可以用于批評和警示他人,提醒他們要努力工作、勤奮學習,不要懶散懈怠。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媮惰的故事起源于《漢書·王莽傳》。故事中,王莽為了掌握大權,不斷地迎合皇帝,諂媚奉承,表面上似乎非常勤奮,但實際上卻是一位懶散怠慢的人。因此,后來人們用“媮惰”來形容那些表面上看似勤奮,實際上懶散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媮惰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形容詞組成,表達了消極懶散的含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無所事事,真是個媮惰的人。
2. 這個學生學習媮惰,從不認真聽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成語媮惰。可以想象一個人把頭往下垂,懶洋洋地坐著,完全沒有動力和精神。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媮惰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懶惰、勤奮相關的成語,如“勤能補拙”、“懶羊跳過溝”等。這樣可以豐富你的成語知識,并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最近變得媮惰了,不愛動手做手工了。
2. 小學生:我妹妹學習媮惰,從不認真完成作業。
3. 中學生:他一直媮惰,考試成績一直不理想。
4. 大學生:大學生要遠離媮惰,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