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士
基本解釋
官名。 唐中宗 景龍 二年, 修文館 置大學士四人。此大學士之始,然不常設。 宋 沿 唐 之舊, 昭文館 、 集賢殿 大學士,皆宰相領之。 明 代始專以殿閣大學士為宰輔之官,然官階僅五品,其職務是替皇帝批答奏章、承理政務。自 宣宗 時乃以師保尚書兼大學士,官尊于六卿,職近宰相,稱為“閣老”。 清 因之,設內閣大學士四人,為正一品;協(xié)辦大學士二人,為從一品,成為文臣最高的官位,稱為“中堂”。
英文翻譯
1.grand secretary
成語(Idiom):大學士
發(fā)音(Pronunciation):dà xué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科舉考試中獲得進士及第的人,也泛指學問淵博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學士源于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是科舉考試中的一個級別。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選拔官員的考試制度,其中最高級別為進士。而在進士中,又有三個級別,分別是第一名的狀元、第二名的榜眼和第三名的探花。而獲得進士及第的人稱為大學士,是科舉制度中的最高級別之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學士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泛指學問淵博的人,尤指在某個領域有著深厚學識的人。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某個領域有著高深的學問和造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學士一詞起源于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是科舉考試中的一個級別。科舉制度起源于隋朝,經(jīng)過唐朝和宋朝的發(fā)展,成為明清兩朝的主要選拔官員的制度。在科舉制度中,通過考試獲得進士及第的人可被任命為官員,享有一定的政治和社會地位。大學士作為進士中的一個級別,代表著高深的學問和優(yōu)秀的才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學士是由兩個詞組成的,其中“大”表示程度或者級別高,而“學士”則是指獲得學位或者稱號的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大學士,對于古代文學研究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
2. 這位科學家被譽為現(xiàn)代大學士,他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有很高的聲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大學校園,校園中有很多知識淵博的學者,他們被稱為大學士。通過將大學士與學問淵博的人聯(lián)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科舉制度的歷史和發(fā)展,以及其中的考試內容和流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大學士,經(jīng)常幫助我們解答問題。
2. 初中生:我的數(shù)學老師是一位大學士,他的數(shù)學知識非常豐富。
3. 高中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大學士,為社會做出貢獻。
4. 大學生:他在學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譽為現(xiàn)代大學士。
5. 成年人:他是一位大學士,對于古代文學有著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