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綱
成語(Idiom):頹綱(tuí gāng)
發音(Pronunciation):tuí g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政權衰落、社會動蕩的征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頹綱是由“頹”和“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頹指政權衰落、社會動蕩,綱指指導、規范。頹綱形容政權衰落、社會秩序失去規范,預示著社會動蕩的征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頹綱一詞多用于形容政權衰敗、社會秩序混亂的情況。可以用來描述政治動蕩、社會動亂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記·曲禮上》中有記載:“秦人有疾疢,曰頹綱。疾疢,疾也;頹綱,綱也。”這句話的意思是秦國有疾病,就像綱失頹落一樣,預示著秦國的衰敗。后來人們將“頹綱”用來形容政權衰落、社會動蕩的征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頹綱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形容詞“頹”表示衰落、動蕩的狀態,名詞“綱”表示指導、規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些腐敗的跡象表明,社會已經出現了頹綱。
2. 政府的不作為使得社會秩序出現了頹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頹綱”與政權衰落、社會動蕩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聯想。可以想象綱失頹落的樣子,以及衰敗的政權所帶來的社會動亂。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上一些政權衰落、社會動蕩的事件,如秦朝的衰亡、五代十國時期的戰亂等,以加深對“頹綱”這一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的紀律越來越差,已經出現了頹綱。
2. 初中生:這個社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已經出現了頹綱。
3. 高中生:政府的腐敗導致社會秩序出現了頹綱。
4. 大學生:這個國家的經濟衰退和社會動蕩已經達到了頹綱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