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當局者迷
發音(Pronunciation):dāng jú zhě m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當事人對問題或局勢的判斷迷失不清,看不清實際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當局者迷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表示當事人對問題或局勢的判斷迷失不清,看不清實際情況。這個成語強調了當事人對于自身所處的環境和問題的認知糊涂和混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和諷刺那些身在其中卻對問題一無所知、看不清實際情況的人。可以用來形容政府官員、企業管理層或其他權力機構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的《騙書》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騙子向一個官員兜售一本所謂可以讓人看見靈異之事的書,官員被騙子忽悠得團團轉,不知所措。從此,人們用“當局者迷”來形容官員對于實際情況一無所知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由三個詞組成,分別是“當局”、“者”和“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領導在處理問題時總是當局者迷,導致錯誤決策頻出。
2. 他對公司的實際情況一無所知,完全是個當局者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當局者迷”與一個想象中的領導人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他對問題一無所知,完全迷失在其中的狀態,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權力、決策相關的成語,如“夜郎自大”、“坐井觀天”等,可以幫助擴大詞匯量,豐富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班里當了班長,但是有時候我也會變成當局者迷,不知道如何處理問題。
2. 初中生:老師讓我負責組織班級活動,但是我卻沒有想清楚具體細節,真是個當局者迷。
3. 高中生:政府官員對于民眾的需求和問題常常視而不見,真是當局者迷。
4. 大學生: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常常因為與基層員工脫節,導致決策失誤,真是一群當局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