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理
綱理(gāng lǐ)
發音:gāng lǐ
基本含義:綱理是指事物的主要原則、大致規劃或基本法則。
詳細解釋:綱理一詞源于《左傳·昭公十五年》:“君子之道,綱紀而已矣。”它意味著事物的主要原則、大致規劃或基本法則。綱理是事物運行的基礎,是事物發展的基本方針。在社會生活中,綱理是指社會秩序和道德規范的核心。
使用場景:綱理一詞常用于討論社會、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問題。它可以用來描述某個事物的基本原則或規范,也可以用來指導個人的行為準則。
故事起源:綱理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五年》中。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國家的君主應該以綱紀為準則,即以綱理為行為準則。從此,綱理逐漸成為描述事物基本原則的詞語。
成語結構:綱理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
1. 社會發展需要遵循一定的綱理。
2. 在學習中,我們應該牢記綱理,不偏離正確的道路。
記憶技巧:可以將綱理與“綱紀”的發音相類似,以幫助記憶。同時,可以通過將綱理與事物的基本原則、規范聯系起來,來加深對其含義的理解。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關于綱理的相關知識,可以深入研究綱理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如政治、法律、教育等方面。同時,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綱舉目張”、“綱紀廢弛”等,以擴展對綱理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遵循綱理,做一個有紀律的學生。
2. 初中生:綱理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我們應該積極學習它。
3. 高中生:綱理是指導我們行為的準則,我們應該在學習和生活中遵循它。
4. 大學生:綱理是社會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努力維護它。
以上是關于詞語“綱理”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