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梃
基本解釋
(1).樹干。《說文·木部》:“材,木梃也。”《急就篇》卷四“斬伐材木斫株根” 唐 顏師古 注:“材,謂木梃也。”
(2).木棒。《宋史·兵志九》:“ 高宗 建炎 元年,始頒樞密院教閲法,專習制御摧鋒破敵之藝,全副執帶出入,短樁神臂弓、長柄刀、馬射穿甲、木挺。” 清 傅維鱗 《明書·亂賊傳二·滿四》:“時我尚乏器械,遂執木梃迎鬭。”
成語(Idiom):木梃(mù tǐng)
發音(Pronunciation):mù t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木梃是指用木頭制成的杠桿,用來打擊或敲打物體。比喻用強力手段來解決問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梃的基本含義是指用來打擊或敲打物體的木頭杠桿。在成語中,木梃被用來比喻用強力手段來解決問題,表示采取強硬的態度或手段來達到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木梃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某人采取強硬手段或強力手段來解決問題的情況。比如,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處理糾紛時不講道理,采取暴力手段來解決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木梃的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錄,但可以從成語的字面意思和象征意義來理解。木梃作為一種工具,具有強力的打擊力量,因此成為了比喻強硬手段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木梃是一個名詞,作為一個成語,可以作為主語、賓語或定語出現在句子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木梃式的領導,對待問題總是采取強硬手段。
2. 在處理這個糾紛時,他毫不留情地用木梃敲打桌子,讓人感到恐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木梃與強硬手段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個人手持木梃,用力敲打物體的場景,以便記憶木梃的象征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木梃這個成語,還有一些類似的成語可以進行延伸學習,比如“棒打鴛鴦”、“棒喝”等等。這些成語都與用強硬手段解決問題有關,可以進一步了解它們的含義和使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用木梃敲打地面,發出巨大的聲響。
2. 初中生:老師嚴肅地說:“你們要遵守規則,不要用木梃來解決問題。”
3. 高中生:他采取了木梃式的手段,最終解決了這個困擾已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