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證
基本解釋
釋義的書證。《梁書·儒林傳·孔子袪》:“ 高祖 撰《五經講疏》及《孔子正言》,專使 子袪 檢閲羣書,以為義證。” 清 桂馥 著有《說文解字義證》。
義證(yì zhèng)
發音:yì zhèng
基本含義:表示通過行動或事實來證明某種道理或觀點。
詳細解釋:義證是由“義”和“證”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義”表示道義、道德,指的是正確的行為準則;“證”表示證明、證實。義證的基本含義是通過行動或事實來證明某種道理或觀點的正確性。它強調通過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言行是真實可靠的。
使用場景:義證常常用于強調通過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或立場的正確性。它可以用在各種場合,例如工作、學習、家庭和社交等。在工作中,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工作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在學習中,我們可以通過積極參與課堂和完成作業來證明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家庭中,我們可以通過關心、幫助家人來證明自己的愛和責任;在社交中,我們可以通過友善、誠實的行為來證明自己的誠信和信任。
故事起源:關于義證的故事起源有很多版本,其中最有名的是《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的故事。相傳,春秋時期,魯國有位叫季札的人,他在魯國內負責管理軍隊。有一天,季札親自率領魯軍出征,他對士兵們說:“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戰勝敵人,我會以我的行動來證明這一點。”隨后,他帶領魯軍打敗了敵人,取得了勝利。這個故事成為了義證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義證的結構比較簡單,由名詞“義”和動詞“證”組成。它的構成方式符合漢語成語的常見形式。
例句:
1. 他通過努力工作,義證了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2. 她通過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義證了自己對社會的貢獻。
3. 這個項目的成功,完全是團隊的努力所義證的。
記憶技巧:記憶義證這個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關聯詞義:將“義證”拆分為“義”和“證”,理解為通過行動來證明自己的道義和觀點。
2. 制作聯想:可以想象一個人舉著一面大旗,上面寫著“義證”,表示他通過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延伸學習:學習義證的同時,還可以了解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例如“行動力”、“實踐出真知”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通過勤奮學習,義證了自己的成績進步。
2. 初中生(13-15歲):他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義證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感。
3. 高中生(16-18歲):我通過參加科研項目,義證了自己對科學的熱愛和才能。
4. 大學生(19-22歲):他通過實習經歷,義證了自己在專業領域的實際能力。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她通過堅持努力工作,義證了自己的職業素養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