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ǐ yán wéi huì ㄧˇ ㄧㄢˊ ㄨㄟˊ ㄏㄨㄟˋ以言為諱(以言爲諱)
謂人們把說話當作忌諱。形容統治階級對言論箝制之嚴。《漢書·梅福傳》:“間者愚民上疏,多觸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眾。自 陽朔 以來,天下以言為諱,朝廷尤甚。” 顏師古 注:“妨人之口,法禁嚴切。”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以言為諱
成語(Idiom):以言為諱
發音(Pronunciation):yǐ yán wéi 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以言語為禁忌,不敢直接說出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因為某種原因,不敢或不愿意直接說出某個事情或某個詞語,而用其他方式來暗示或代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因為某種原因,對某個話題或事情采取回避、含糊或隱晦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十一年》記載了一個故事:魯國的哀公有一位寵妾,但因為寵妾的身份特殊,所以他不能公開承認。有一次,哀公在宴會上喝多了酒,忍不住對寵妾表示了愛意。寵妾非常聰明,她沒有直接回應,而是用“以言為諱”這個成語來表示她明白了哀公的心意,但也知道不能公開表露。從此以后,這個成語就流傳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以(preposition) + 言(noun) + 為(preposition) + 諱(verb)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總是以言為諱,不敢正面回答。
2. 這個政治敏感的話題,大家都以言為諱,避免引起爭議。
3. 老板對公司的財務狀況一直以言為諱,讓員工們感到十分困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以言為諱”拆分為“以言”和“為諱”,并與具體的例子聯系起來記憶。例如,想象一個人在說話時突然停頓,用手捂住嘴巴,表示他在說話時有所顧忌,不敢直接說出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委婉其辭”、“含沙射影”等,它們都與言語的使用和表達方式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在上課時,我們有時候會以言為諱,不敢問問題。
2. 初中生:同學們在班級群里討論敏感話題時,都會以言為諱,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議。
3. 高中生:政治課上,我們經常以言為諱地討論一些敏感的社會問題。
4. 大學生:在學術討論中,有時候會以言為諱,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免引起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