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邪
基本解釋
文章中不恰當的詞句。 漢 陸賈 《新語·慎微》:“雕琢文邪,抑定狐疑。”
成語(Idiom):文邪(wén xié)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x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文化修養邪惡、不正之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指人文化修養,邪指邪惡、不正。文邪即指人文化修養中存在的邪惡、不正之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諷刺、警示等語境中,用以指責某人的人文修養中存在的邪惡、不正之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敦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王敦是晉朝末年的一個權臣,他有一次在朝堂上與大臣們爭論,大臣們紛紛表示自己的觀點,而王敦卻對大臣們的意見嗤之以鼻,認為他們都是無知之輩。當時有一位叫文邪的大臣看不過去了,他站起來說:“王公,您說的話未免太過邪惡了!”這句話成為了后來形容人文化修養中邪惡、不正之處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舉止中充滿了文邪之氣。
2. 這個領導的言行舉止中有太多的文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文”字和“邪”字分開記憶,理解為人文化修養中存在著邪惡、不正之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文明”、“文化”等,以加深對“文邪”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不文明,有點文邪。
2. 初中生:他的思想境界很高,沒有任何的文邪。
3. 高中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不能有任何的文邪。
4. 大學生:大學是培養人文化修養的地方,我們要避免文邪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