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感遇忘身
發音(Pronunciation):gǎn yù wàng sh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某種強烈的感受而忘記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感受到某種強烈的情感或體驗時,忘記了自己的存在,全神貫注地投入其中。這種感受可以是快樂、悲傷、癡迷等各種情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對某種事物或經歷的熱愛和投入程度極高,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存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相傳孔子曾到齊國拜訪,途中遇到了一位彈琴的人。這位彈琴的人把自己完全融入到音樂之中,忘記了自己的存在。孔子看到后贊嘆不已,稱之為“感遇忘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感遇忘身是由“感遇”、“忘”、“身”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音樂的熱愛讓他感遇忘身,完全陶醉其中。
2. 在演講時,他的激情讓他感遇忘身,全情投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拆分為“感遇”、“忘”、“身”,然后分別記憶它們的意義,再聯想到“因強烈感受而忘記自己”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感情投入相關的成語,如“心醉神迷”、“忘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畫畫的時候感遇忘身,忘記了時間。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感遇忘身,全力以赴地為班級爭光。
3. 高中生:她對文學的熱愛讓她感遇忘身,她的作品充滿了激情和創造力。
4. 大學生:瑜伽讓我感遇忘身,可以舒緩壓力,放松身心。
5. 成年人:在旅行中,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感遇忘身,忘記了一切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