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
基本解釋
◎ 禮部 lǐbù
[Ministry of Rites in feudal China] 官署名,清代中央政府的六部之一,掌禮樂、祭祀、封建、宴樂文學校貢舉的政令
英文翻譯
1.the Ministry of Rites in feudal China
詳細解釋
官署名。本為 西漢 時尚書的客曹。 三國 魏 時有祠部, 北魏 有儀曹, 北周 始稱禮部。 隋 唐 以后為六部之一,包括客曹及祠部之職掌,管理國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學校、科舉和接待四方賓客等事之政令,長官為禮部尚書。歷代相沿不改。 清 末廢部,改設典禮院。
成語(Idiom):禮部(lǐ bù)
發音(Pronunciation):lǐ b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禮部指的是古代中國官方機構中負責禮儀事務的部門,也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注重禮儀、講究禮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部的基本含義是指古代中國的一個官方機構,負責管理和監督國家的禮儀事務。在古代,禮儀非常重要,是一種表達尊重和體現社會地位的方式。因此,禮部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部門。在現代,禮部這個成語也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注重禮儀,講究禮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禮部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禮儀和禮節的行為。它可以用來表揚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得體,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的行為不合禮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部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制。在古代,禮儀非常重要,是一種表達尊重和體現社會地位的方式。因此,設立了一個專門負責管理和監督國家禮儀事務的部門,稱為禮部。這個部門的職責包括制定和執行禮儀規范,管理各種儀式和宴會等。隨著時間的推移,禮部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了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注重禮儀、講究禮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非常注重禮儀,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禮部。
2. 她的行為舉止得體,完全符合禮部的要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禮部”這個成語與古代中國的禮儀文化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自己成為一個古代官員,負責管理和監督國家的禮儀事務,會讓你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禮儀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關于禮儀的知識和其他與禮儀相關的成語,例如“禮尚往來”、“禮賢下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有一個老師非常注重禮儀,他總是教我們要有禮貌。
2. 初中生:參加家長會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像一個禮部,因為我要負責引導家長們按照規定的禮儀行動。
3. 高中生:在校外實習的時候,我學到了很多社交禮儀,現在我已經成為了一個懂得如何做人的禮部。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遇到了很多講究禮儀的老師和同學,這讓我感受到了禮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