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撇
基本解釋
消釋;拋棄。 元 關漢卿 《玉鏡臺》第一折:“把愁懷都打撇在玉枕鴛鴦帳。”《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況且婦人家陰性,若一看上了一個人在心里,打撇不下的。”
成語(Idiom):打撇
發音(Pronunciation):dǎ piě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揭發或揭露別人的錯誤或缺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打撇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意思是揭發或揭露別人的錯誤或缺點。打撇中的“打”是動詞,表示行動;“撇”是名詞,表示揭發別人的錯誤或缺點。這個成語常用于批評、指責或揭露他人的不良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打撇常用于社會生活中,特別是在指責或揭露他人錯誤的情況下。例如,在工作場合,如果有人做了違反規定的事情,你可以使用打撇來揭發他們的錯誤;在學校,如果有同學作弊,你也可以使用打撇來揭露他們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打撇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中國。相傳,在古代,官員們在處理公務時,常常需要簽字批準文件。當一個官員發現有同事的文件有錯誤或不當之處時,會在文件上用筆劃出一個撇字,表示揭發錯誤或不當行為。這個習慣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成語“打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打撇”的結構是“動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勇于打撇,揭發了公司內部的腐敗行為。
2. 她總是喜歡打撇,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家庭中,她都不會容忍任何不正當的行為。
3. 作為一名記者,他的職責就是打撇,揭發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打撇”這個成語:
將“打撇”拆分成“打”和“撇”兩個字,用“打”字來表示揭發的行動,用“撇”字來表示被揭發的錯誤或缺點。可以想象自己在揭發別人的錯誤時,用力地“打”出一條“撇”線的形狀。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揭發錯誤相關的成語,例如“揭竿而起”、“揭蓋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打撇了同桌偷看我的試卷。
2. 初中生:老師,我要打撇,有人在班級群里傳播謠言。
3. 高中生:我打撇了同學抄襲的作文,希望老師能認真處理。
4. 大學生:我在實習期間打撇了公司內部的貪污行為。
5. 成年人:我打撇了鄰居家亂丟垃圾的行為,希望社區能加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