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局
基本解釋
(1).石棋盤。 晉 裴啟 《裴子語林》:“ 劉真長 始見 王丞相 , 王公 不與語。時大熱,以腹熨石局,曰:‘何乃渹?’”
(2). 元 代官名。《明史·百官志一》:“石局,秩從七品。大使一員,管勾一員。董攻石之工。 至元 十二年始置。”
成語(Idiom):石局(shí jú)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j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石頭的局面,形容事情固定不變,沒有變通的余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局指的是石頭的樣子,形容事物僵化、固定不變,沒有任何變通的余地。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思維僵化,不愿意接受新的觀點或改變現有的做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工作中的僵化現象,比如一個團隊在解決問題時不愿意嘗試新的方法,堅持原有的做法,就可以說這個團隊陷入了石局。另外,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的思維固化,不愿意接受新的觀點或改變現有的習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石局的起源并沒有特定的故事或典故,它是根據石頭的形狀和特性來形容事物固定不變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石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石”是名詞,表示石頭,“局”是名詞,表示事情的局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管理層陷入了石局,對新的市場趨勢完全沒有意識。
2. 他的思維一直停留在過去,完全陷入了石局,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變化。
3. 這個項目的進展一直很慢,因為團隊陷入了石局,不愿意嘗試新的方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石局”與固定不變的形象聯系起來,例如石頭在山上一直都是不變的,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例如“守株待兔”、“墨守成規”等,來擴展對于固定不變狀態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總是喜歡玩同樣的游戲,他真的陷入了石局。
2. 初中生:老師一直在用同樣的教學方法,我們覺得學得很無聊,好像陷入了石局一樣。
3. 高中生:有些同學對于學科的學習只關注于死記硬背,沒有思考的習慣,這樣就容易陷入石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