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時
基本解釋
(1).猶言及時。《藝文類聚》卷十引 三國 魏 曹植 《魏德論》:“凱風迴迴,甘露匝時;農夫詠於田壠,織婦吟而綜絲。”
(2).滿一季。 唐 陳子昂 《諫靈駕入京書》:“況國無兼歲之儲,家鮮匝時之蓄,一旬不雨,猶可深憂;忽加水旱,人何以濟?”
成語(Idiom):匝時
發音(Pronunciation):zá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迅速、短暫的時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匝時指的是極短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它強調時間的短暫和轉瞬即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時間過得非常快,或者強調某個事件或行動時間短暫。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匝時的意思最初來源于《后漢書·董卓傳》中的一句話:“董卓曰:‘大事去矣!’”后來演變為“匝時大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時間匝時,轉瞬間我就長大了。
2. 這個假期匝時而過,讓我感到非常遺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匝時”與“扎石”,表示時間短暫如扎在石頭上,很快就過去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匆匆忙忙”、“一瞬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匝時我就吃完了飯。
2. 初中生:匝時考試就結束了,我很緊張。
3. 高中生:高三的時間匝時而過,我要努力學習。
4. 大學生:匝時的大學生活讓我感到無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