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氐根
基本解釋
指 漢 末一支農民起義軍首領的稱號。《后漢書·朱儁傳》:“ 黃巾 賊后,復有 黑山 、 黃龍 、 白波 、 左校 、 郭大賢 、 于氐根 ……并起山谷閒,不可勝數。其大聲者稱 雷公 ,騎白馬者為 張白騎 ,輕便者言 飛燕 ,多髭者號 于氐根 ,大眼者為 大目 ,如此稱號,各有所因。” 李賢 注:“《左氏傳》曰:‘于思于思,棄甲復來。’ 杜預 注云:‘于思,多鬚之貌也。’”
成語(Idiom):于氐根(yú dī gēn)
發音(Pronunciation):yú dī g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根源或根本所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于,表示在;氐,指事物的根部;根,表示根源。于氐根形容事物的根源或根本所在,即指事物最重要的部分或根本原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描述一個問題或情況的核心所在,也可以用來強調某個事物的重要性或影響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了一個故事。秦始皇嬴政曾經問荊軻:“天下有何貴于故?”荊軻回答說:“于氐根。”意思是,天下最重要的就是國家的根本。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衍生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于 + 氐 + 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于氐根。
2. 這個計劃的成功與否,關鍵就在于氐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于氐根”聯想成“魚的根”,魚在水中游動,而它的根部就是它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它生存的基礎。通過這個聯想,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根源、根本相關的成語,如“根深蒂固”、“本末倒置”等,以擴大對于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于氐根,只要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就能解決它。
2. 初中生:學習要注重于氐根,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學習的根本。
3. 高中生:對于這個社會問題,我們要從于氐根上加以解決,不能只看到表面現象。
4. 大學生:在研究這個領域的時候,我們需要深入到于氐根,探索問題的本質。
5. 成年人:在處理工作中的困難和挑戰時,我們要善于抓住于氐根,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