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等人
基本解釋
(1).品性不好的人。 宋 朱熹 《小學·嘉言》:“言不忠信,下等人也;行不篤敬,下等人也;過而不知悔,下等人也;悔而不知改,下等人也。”
(2).地位卑下的人。 魯迅 《華蓋集續編·馬上日記》:“不知怎地,我忽而覺得十年以后,他們便都要變為高等 華 人,而自己卻現在就有下等人之感。”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大概的說:苦人比有錢的人,下等人比穿長衫的人,更能多受感動,因為他們簡單真純。” 曹禺 《雷雨》第一幕:“她始終是個沒受過教育的下等人。”
英文翻譯
1.ragtag; third-rater
成語(Idiom):下等人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děng r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品德低劣、素質差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等人是一個貶義詞語,用來形容品德低下、素質差的人。這些人通常缺乏道德觀念,行為不端,沒有良好的教養和修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等人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那些沒有道德操守、行為不端的人。它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講道義、違法亂紀的人,也可以用來警示人們要遠離不良行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下等人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的記載,但它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道德倫理的重視。中國古代社會強調道德修養和品德高尚,下等人這個成語就是對品德低下的人的形象化描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等人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下”表示低下、下等,“人”表示人類。這個成語的結構簡單明了,容易理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經常欺騙別人,真是一個下等人。
2. 只有下等人才會做出這樣的不道德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其它成語或詞語進行對比來記憶下等人這個成語。例如,可以將下等人與上等人進行對比,上等人指品德高尚、修養好的人。通過對比記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下等人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下等人,還有許多與品德、素質相關的成語,如上等人、貴人、君子等。學習這些成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評價人的品德和素質。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欺負弱小的同學,真是一個下等人。
2. 初中生:他經常偷東西,被老師稱為下等人。
3. 高中生:這種不誠實的行為只有下等人才會做出來。
4. 大學生:他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真是一個下等人。
5. 成年人:只有下等人才會利用別人的弱點來達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