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櫛
基本解釋
木梳似的月亮。指弦月。 郭沫若 《北戴河一夕即景》詩:“燈臺明滅東山上,月櫛依稀碧落中。”
成語(Idiom):月櫛(yuè zhì)
發音(Pronunciation):yùe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月亮像梳子一樣的形狀,形容月亮明亮如梳子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月櫛是一個用來形容月亮的成語。櫛是古代梳子的一種,形狀是一排齒狀物。這個成語形容月亮明亮如梳子的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般用來形容月亮明亮如梳子齒,可以用在寫詩、描述月亮美麗的場景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秦風·無衣》:“無衣裳被體,亦何傷于汝之白。”其中“汝”指的是月亮,形容月亮明亮如梳子齒。后來,這個詞語被引申為成語,用來形容月亮明亮如梳子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今晚的月亮真美,像是一把月櫛。
2. 夜晚的天空,月櫛高懸,照亮了整個大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月亮的形狀來記憶,想象月亮像梳子一樣的形狀。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月亮的成語,如“皓月當空”、“明月如霜”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晚的月亮像一把月櫛,亮晶晶的。
2. 初中生:夜晚的天空掛著一把月櫛,照亮了整個城市。
3. 高中生:夜幕降臨,月櫛高懸,照亮了黑暗的大地。
4. 大學生:月櫛掛在天空,它的光芒照亮了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