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焦
基本解釋
(1).感到著急。《三俠五義》第一回:“ 劉后 心內發焦,説:‘我何不以毒攻毒,叫 陳林 掌刑追問。’” 梁斌 《播火記》二三:“ 朱老星 唔唔噥噥地說:‘到底不如早來之好,叫別人心上發焦。’”
(2).燒焦并散發出焦味。如:火太猛,鍋里的魚發焦了。
成語(Idiom):發焦(fā jiāo)
發音(Pronunciation):fā ji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焦急或著急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焦是由動詞“發”和形容詞“焦”組成的成語。發指著急、焦慮,焦指焦急、著急。發焦形容人因為擔心、緊張或不安而顯得焦慮不安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某種緊迫或焦急的情況下,表現出焦慮、不安的樣子。可以用來形容考試前的學生、等待重要消息的人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濬傳》中有一則故事。王濬是晉朝的將領,曾被任命為平北將軍,負責北方邊境的防守。有一天,他接到了來自北方的敵軍進攻的消息,他非常著急,焦慮不安。后來,人們用“發焦”來形容人在緊急情況下的焦慮不安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考試前的學生都發焦得睡不著覺。
2. 等待面試結果的求職者都發焦地等待著。
3. 在重要會議前,經理們都發焦地準備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發焦”與“發酵”進行聯想,想象在焦急的情況下,人的情緒就像面團一樣發酵,變得焦慮不安。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焦慮、緊張情緒的成語,如“心急如焚”、“坐立不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考試前的我發焦得手心冒汗。
2. 初中生:面對升學壓力,我發焦地備戰中考。
3. 高中生:等待大學錄取通知的時候,我發焦得無法入睡。
4. 大學生:面對就業壓力,我發焦地開始準備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