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傍若無人
發音(Pronunciation):bàng ruò wú r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為放肆,不顧他人的存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當一個人傍若無人時,意味著他完全不顧他人的存在,行為放肆,沒有顧忌。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行為無視他人,自以為是,毫無顧忌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某人的行為放肆,不考慮他人感受的情況。例如,當一個人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不顧周圍人的感受時,可以說他傍若無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一個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項羽是秦末農民起義軍的首領。在一次戰役中,項羽戰勝了秦朝的軍隊,但他卻不顧戰勝的喜悅,獨自上山登臨,傍若無人地大聲呼喊。這個故事中的“傍若無人”成語就是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傍”、“若”、“無”、“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會議上傍若無人地打斷別人發言。
2. 她在公共場合傍若無人地大聲喧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傍若無人”這個成語與一個人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完全不顧他人存在的場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人的行為和社交禮儀相關的成語,如“目中無人”、“不顧一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課堂上傍若無人地大聲說笑。
2. 初中生:他在考試時傍若無人地抄襲了別人的答案。
3. 高中生:她在班級聚會上傍若無人地喝醉了酒,鬧得很不文明。
4. 大學生:他在圖書館里傍若無人地大聲討論,打擾了其他學生的學習。
5. 成年人:他在公共場合傍若無人地吃東西,引起了周圍人的不滿。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