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伯
基本解釋
對文章大家的尊稱。 唐 杜甫 《戲贈閿鄉秦少公短歌》:“同心不減骨肉親,每語見許文章伯。” 宋 曾鞏 《寄致仕歐陽少師》詩:“四海文章伯,三朝社稷臣。” 元 薛昂元 《殿前歡·冬》曲:“十年前一秀才,黃齏菜,打熬到文章伯。” 清 黃遵憲 《玄武湖歌和龍松岑》:“承平公子文章伯,酒龍詩虎爭崔嵬。”
成語(Idiom):文章伯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zhāng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夠寫作出優秀文章的人,也指擅長寫作的文學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章伯是由“文章”和“伯”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文章指的是優秀的文學作品,伯在古代是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的尊稱。文章伯指的是能夠寫出優秀文章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擅長寫作的文學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章伯常常用來贊美和稱贊那些寫作能力出眾的人。在學術界、文學界或寫作領域,可以用來形容那些有才華的作者或文學家。同時,也可以用來鼓勵他人努力學習寫作,追求卓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章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學典籍《史記》中的《李斯列傳》。李斯是秦朝的重要官員和文學家,他擅長寫作,被稱為文章伯。這個成語也因此而流傳開來,成為形容寫作能力出眾的人的稱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章伯是一個四字成語,結構為“名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學校的文章伯,每次寫作比賽都能取得好成績。
2. 這位作家的文筆非常出色,堪稱是真正的文章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文章伯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位身穿古代文人服飾的智者,手持毛筆寫作,周圍圍繞著飛舞的文字,展現出他優秀的寫作能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寫作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文思泉涌”、“筆耕不輟”等,可以進一步豐富寫作方面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寫作,成為一名文章伯。
2. 初中生:老師說我寫的作文很好,說我是小文章伯呢。
3. 高中生:我想將來成為一名真正的文章伯,出版自己的作品。
4. 大學生:他的論文獲得了一等獎,真是一位優秀的文章伯。
5. 成年人:雖然我不是文學家,但我仍然努力成為一位能夠寫出優秀文章的文章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