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僮
成語(Idiom):課僮
發音(Pronunciation):kè t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學校或家庭中負責輔導孩子學習的人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課僮是指負責輔導孩子學習的人員,通常在學校或家庭中擔任這一角色,幫助孩子完成作業、提高學習成績等。這個成語中的“課”指的是輔導學習,而“僮”是指年輕的男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學校或家庭中的輔導員、家教等角色。可以用來表達對學習輔導人員的稱贊或贊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史書記載,課僮最早出現在明代著名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故事中,一個名叫張四的學生因為不聽課而被老師罰站,他的同學們紛紛上前幫他寫作業,其中一個同學更是專門輔導他學習,這個同學就被稱為“課僮”。后來,這個詞語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課僮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是我們班的課僮,每天都幫助我們解答問題。
2. 父母雇了一名課僮給孩子輔導功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例如,將“課”字聯想成學習,將“僮”字聯想成輔導員,這樣就可以記住課僮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特點,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學習的重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請了一位課僮給我輔導作業。
2. 初中生:我班上有一個同學特別聰明,被大家稱為課僮。
3. 高中生:我每天都去學校的自習室,那里有很多課僮可以幫助我解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