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肢
成語(Idiom):殘肢
發音(Pronunciation):cán z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截斷或割掉的肢體,也用來比喻被破壞或削減了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殘肢指的是人或動物身體上被截斷或割掉的肢體。在引申義中,殘肢也用來形容被破壞或削減了的事物,表示不完整或不完全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不完整或缺失。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身體受傷或缺失肢體,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被破壞或削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殘肢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鄧禹的將軍,他在戰場上表現出色,但在一次戰斗中失去了一只手臂。失去手臂后,鄧禹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用殘肢繼續奮戰,最終取得了勝利。后來人們用“殘肢”來形容被割掉或截斷的肢體,也用來比喻不完整但依然奮斗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一條腿,成為了一個殘肢,但他依然堅持工作。
2. 這個城市經歷了一場大火,很多建筑都變成了殘肢。
3.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需要削減一些不必要的開支,但不能讓項目變成殘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失去了手臂或腿,變成了殘肢的形象,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殘肢相關的成語,如“殘軀”、“殘疾”等,來擴展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摔倒后,腿骨折了,成了殘肢。
2. 初中生:這個古裝劇中,主角在一場戰斗中失去了一只手臂,成為了一個殘肢。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經歷了一場戰爭,許多城市都變成了殘肢,需要重建。